建设项目名称 | 分离纯化装置产业化项目 | ||||
建设单位名称 | 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建设项目性质 | 新建R 改扩建£ 技改£ 迁建£ | ||||
建设地点 | 高陵区泾河工业园泾园七路 | ||||
主要产品名称 | 系统自动控制装置、连续离交系统装置、湿法冶金系统装置 | ||||
设计生产能力 | 年产系统自动控制装置20套、连续离交系统装置5套、湿法冶金系统装置5套 | ||||
实际生产能力 | 年产系统自动控制装置20套、连续离交系统装置5套、湿法冶金系统装置5套 | ||||
建设项目环评时间 | 2014年6月 | 开工建设时间 | 2014年8月 | ||
调试时间 | 2018年9月 | 验收现场监测时间 | 2018年9月27日-29日 | ||
环评报告表 审批部门 |
西安市环境保护局高陵分局 | 环评报告表 编制单位 |
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
环保设施设计单位 | 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环保设施施工单位 | 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投资总概算 | 7433.45万元 | 环保投资总概算 | 66.0 | 比例 | 0.89% |
实际总概算 | 7433.45万元 | 环保投资总概算 | 15.0 | 比例 | 0.20% |
验收监测依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4年第9号,2015年1月1日施行);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施行); 3、《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0]38号文); 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2017年11月22日印发); 5、《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 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 污染影响类》; 7、《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分离纯化装置产业化项目》环评报告表(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14年6月); 8、西安市环保局高陵分局关于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分离纯化装置产业化项目的批复(西安市环保局高陵分局,高环批复[2014]25号)。 |
||||
验收监测评价标准、标号、级别、限值 | 1、食堂油烟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标准限值。 2、厂界颗粒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无组织颗粒物排放限值1.0mg/m3。 3、生活污水中COD、氨氮执行《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2011)表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pH、SS、动植物油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三级排放标准限值。 |
工程建设内容: 1、项目组成及建设内容 该项目位于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产业基地厂区内(泾园七路),东邻北成电子、西邻陕西中兴林产责任有限公司、南临泾园七路、北邻西安秦骏实业有限公司。主要建设一座分离纯化装置制造车间,配套建设2F办公楼,同时建设相应的环保设施,项目辅助工程、公用工程以及废水处理设施均依托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已有设施。项目总占地13320㎡,总建筑面积6800㎡。项目环评设计与实际建设内容详见表2-1。 表2-1 环评设计与实际建设内容对照一览表
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设施如下表: 表2-2 主要生产设备设施表
|
||||||||||||||||||||||||||||||||||||||||||||||||||||||||||||
原辅材料消耗及水平衡: 1、主要原材料 项目所需原材料详见表2-3。 表2-3 主要原材料用量一览表
本项目劳动定员19人,年工作天数300天,每天8小时。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水。无生产废水产生。生活用水量为1.70m3/d,排水系数按0.8计,生活废水量为1.36m3/d(408m3/a)。厂区雨污分流。食堂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后同其他生活污水一同排入化粪池预处理,最终排入西安市第八污水处理厂。 |
||||||||||||||||||||||||||||||||||||||||||||||||||||||||||||
主要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 产物环节分析: 1、废气:项目涉及焊接工艺,电焊机主要为氩弧焊机,焊接时会产生少量焊接烟尘;项目依托的食堂会产生食堂油烟。 2、废水: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水,无生产废水排放,生活污水依托产业基地化粪池预处理后排放。 |
||||||||||||||||||||||||||||||||||||||||||||||||||||||||||||
工程变动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五个因素中一项或者一项以上发生重大变动,且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的界定为重大变动。 根据现场勘察,与环评阶段相比,项目变动情况如下: 1、总投资变化 环评估算总投资为7433.45万元,估算环保投资为66万元,现总投资为7433.45万元,环保投资为15.0万元。相比之下,环保投资有所减少。因实际生产工艺中,环评审批的机械加工工序项目实际未投资,相应的危废间、布袋除尘器等也无须安装,导致环保投资减少。 2、设备变化 设备较环评设计减少很多,未投资机加工工序,减少设备主要为:直交流焊机由原来8台变动为3台,氩弧焊机由、15t航吊原来8台变动为2台,等离子切割机、平口台钳、钳工平台各1个。去掉了裹丝机、砂轮机床机、抛光机、万能铣床、数控车床、剪板机、叉车等。 3、生产工艺及环保设备设施变化 生产工艺中去掉了机加工工序,所有原辅材料外购后,部分需要切割、焊接、组装,项目变动后,无危废和抛光粉尘产生,无需建设危废暂存间,无需安装布袋除尘器。 综上所述,项目有变动,但其变动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界定结果为:项目有变动,不属于重大变动。 |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处理和排放: 一、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处理和排放 1、废气排放分析 焊接烟尘通过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装置处理,产业基地食堂安装油烟净化器,通过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楼顶排放。 2、废水排放分析 无生产废水;食堂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后同其他生活污水一同排入化粪池,预处理后,排放至西安市第八污水处理厂。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主要结论及审批部门审批决定: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结论 1、废气 本项目涉及焊接工艺,电焊机主要为氩弧焊机。焊接时会产生少量焊接烟尘,通过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装置净化收集后以无组织形式排放,厂界颗粒物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限值要求,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2、废水 项目生活污水处理均依托新材料基地项目已建成设施,餐饮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后与办公生活污水一同排入化粪池预处理,处理后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西安市第八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处理。出水水质满足《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中的二级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878-1996)三级标准规定的要求,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3、总结论 项目在完善各种污染物治理措施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综合考虑其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从环保角度出发,在认真落实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前提下,从环保角度评估,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二、环评批复要求 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6月16日取得西安市高陵县环境保护局关于《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分离纯化装置产业化项目》环评报告表的批复。审批意见汇总如下: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生产工序中焊接烟尘及抛光粉尘的收集管理,采用有效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确保污染物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2、水污染物防治措施 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餐饮废水,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均满足《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中的二级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878-1996)三级标准限值要求,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西安市第八污水处理厂处理。 |
验收监测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 本次验收,废气、废水监测严格执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具体质控措施如下: 1、监测期间记录生产工况,在大于75%额定生产负荷的工况下监测,各污染治理设施均正常稳定运行。 2、合理布设监测点位,保证监测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比性。 3、监测分析方法及仪器 项目验收监测分析方法及仪器见表5-1。 表5-1 项目验收监测分析方法及仪器一览表
所有参加监测人员均已按国家要求进行上岗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5、分析监测过程 废气监测:有组织排放废气严格执行《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进行;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监测严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手工检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进行。 废水监测:生活污水严格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进行。 6、记录及分析测试结果 各类记录及分析测试结果,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填报,并进行三级审核。 |
验收监测内容: 一、废气监测内容 (一)无组织排放废气 (1)监测因子:颗粒物 (2)监测点位:企业边界上风向设1个点,下风向设3个点 (3)监测时段及频率:连续监测2天,3次/天 (二)有组织排放废气 (1)监测因子:饮食业油烟 (2)监测点位:油烟净化器前、后各设1个监测点位 (3)监测时段及频率:连续监测2天,3次/天 二、废水监测内容 (1)监测因子:pH、COD、氨氮、SS、动植物油 (2)监测点位:化粪池出口取水 (3)监测时段及频率:连续监测2天,4次/天 三、环境管理制度调查内容 (1)建设项目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情况,环评批复及环评结论建议落实情况。 (2)环境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环境保护机构监管情况、环保设施运行及维护情况。 (3)环保审批手续及“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
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矿记录: 本次验收期间,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分离纯化装置产业化项目》正常运行,各环保设施、生产设备运行稳定,项目设计日生产2.5套分离装置。验收监测期间,企业平均每日组装2套分离装置。运行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80%以上,符合验收监测工况要求。工况统计见表7-1。 表7-1 验收监测期间工况负荷表
|
||||||||||||||||||||||||||||||||||||||||||||||||||||||||||||||||||||||||||||||||||||||||||||||||||||||||||||||||||||||||||||||||||||||||||||||||||||||||||||||||||||||||||||||||||||||||||||||||||||||||||||||||||||||||||||||||||||||||||||||||||||||||||||||||||||||||||||||||||||||||||||||||||||||||||||||||||||||||||||||||||||||||||||||||||||||||||||||||||||||||||||||||||
验收监测结果: 1、废气监测结果 (1)有组织废气监测结果 项目有组织废气主要为食堂油烟,监结果如下: 表7-2 食堂油烟监测结果
(2)无组织废气监测结果 厂界颗粒物监测结果见表7-3。 表7-3 厂界颗粒物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mg/m3
2、废水监测结果 本次验收监测期间,食堂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后同其他生活污水一同排入化粪池预处理,化粪池出口废水监测结果如下: 表7-4 化粪池出口废气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mg/L
本项目每年产生408m3生活污水,由监测结果可知,COD、氨氮的年排放量分别为0.11t/a、0.01t/a。 3、环境管理制度调查 建设单位已初步建立了公司环境管理制度,由总经理担任组长,生产组长担任组员,环评批复及环评结论中对本项目的要求建议已基本落实,项目设专人进行环保设施运行及维护管理。 4、环评验收清单落实情况 环评验收清单落实情况见表7-5。 表7-5 环评验收清单落实情况
本项目在环评审批中,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已将本项目的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的量进行计算了并申请了总量,因此,本项目不再申请总量。通过本次验收监测浓度计算,总量指标为COD:0.11t/a、氨氮:0.01t/a。 |
验收监测结论: 本次验收监测工作严格按有关规范进行,监测期间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分离纯化装置产业化项目生产设施和环保设施正常运行,运行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80%。本次验收监测结果仅反映验收期间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分离纯化装置产业化项目的排污情况。通过验收(调查),得出结论如下: 1、废气监测结论 本项目涉及焊接工艺,电焊机主要为氩弧焊机。焊接时会产生少量焊接烟尘,通过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装置净化收集后以无组织形式排放,由监测结果表明,厂界颗粒物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 通过对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的食堂油烟监测,监测结果符合《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 18483-2001表2限值要求: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和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75%以上。 2、废水监测结论 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餐饮废水,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西安市第八污水处理厂处理。由监测结果表明,产业基地化粪池出口废水中COD、氨氮满足《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2011)表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pH、SS、动植物油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三级排放标准限值。本项目每年产生408m3生活污水,由监测结果计算得知,COD、氨氮的年排放量分别为0.11t/a、0.01t/a。 3、总结论 通过对验收内容环保设施的全面检查结果,项目落实了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验收监测标准要求,项目对外环境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建议通过本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3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