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s在线监测 竣工环保验收检测场地环境调查

企业必知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企业必知

新闻中心

污染物排放核定报告编制模板

1 总论
1.1前言
介绍排污单位的名称、行业类别、建成投运时间、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沿革等基本情况。
通过对排污单位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排污单位是否符合发证条件,核算国家、地方明确控制的重点污染物申请排放量,并给出排放量的确认方法便于企业自查自控和环保部门日常监管。
1.2编制依据
1.2.1依据文件
列明与排污许可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等清单。
1.2.2技术资料
列明与排污许可相关的环评及批复、验收文件或备案文件等资料,以及与排污许可相关的规划、产业政策、环境功能区划、《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手册》等相关技术资料清单。
1.2.3执行标准
列明上一持证周期废水、废气污染源排放的各类污染物执行的标准清单,并列表进行详细说明。
 

表1-1 上一持证周期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览表

类别

污染源

污染物

排放限值

单位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废水

外排废水

COD

 

 

 

氨氮

 

 

 


 

 

 

废气

锅炉


 

 

 


 

 

 


 

 

 

窑炉
 


 

 

 


 

 

 


 

 

 



 

 

 

注:污染源污染物包括执行标准中所有因子
2 排污单位现状
2.1地理位置及周边关系
列明排污单位所在地理位置(城区、园区等)、周边关系以及周围环境敏感点的情况。若位于规划园区范围内,还应说明排污单位供热、供水、燃气、污水处理等辅助设施与园区基础设施的关系。
2.2环境功能区划
明确排污单位所在区域大气、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析是否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是否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2.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从产能、工艺、主要生产设备、产品等方面逐一分析排污单位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表2-1 产能产业政策执行情况

产品名称

设计生产规模

产业政策要求

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产品1

 

 

 



 

 

表2-2 生产工艺产业政策执行情况

生产线名称

生产工艺

产业政策要求

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生产线1

 

 

 



 

 

 

表2-3 生产设备产业政策执行情况

生产线名称

主要生产设备

产业政策要求

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生产线1

 

 

 



 

 

 

表2-4 产品产业政策执行情况

生产线名称

主要原料及产品

产业政策要求

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生产线1

 

 

 



 

 

 

2.4环评相关文件执行情况
2.4.1环评、批复、验收或备案情况
结合上节的主要生产设备,介绍排污单位环评文件的编制、批复、验收或备案的情况,涉及有多个项目环评的,要列表分别说明。

 

表2-5 环评相关文件的执行情况


批准文号

批准时间

验收单位

验收文号

验收时间





















 

 

 

 

 

 

 



 

 

 

 

 

 

 



 

 

 

 

 

 

 



 

备案情况

 

 
2.4.2环评相关文件与现状的一致性分析
重点调查排污单位的原材料、产品、能源消耗、生产工艺、产污环节、治理措施、排放去向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判断和环评及验收相关文件是否一致,不一致的要具体阐述。涉及有多个项目的,要分别列表说明。

 

表2-6 建设项目环评相关文件与现状分析

项目名称

类别

环评批复内容

验收文件内容

排污单位现状

分析一致性







 

生产
规模

 

 

 

 

原辅材料

 

 

 

 

产品

 

 

 

 

能源类别及消耗量

 

 

 

 

生产工艺

 

 

 

 

产污环节

 

 

 

 

治理措施

 

 

 

 

排放去向

 

 

 

 


 

 

 

 


2.5总量控制要求
列明排污单位上一持证周期许可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列明排污单位初始排污权核定值,排污权的有偿使用和交易情况;分析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执行情况是否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
2.6环境管理实施情况
环保管理制度制定、环保机构和专职人员落实情况;上一持证周期内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及处罚等情况;公众环境意见投诉及处理情况;限期治理和限期整改及其它环境管理要求整改情况等。
2.7排污口设置和自动监测设备运行情况
排污单位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情况;排污单位按规定应该安装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的,是否进行了安装、检定(校准)、比对,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系统是否联网,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的管理和运行情况。
2.8排污单位生产状况
2.8.1原辅材料及成分分析
列表给出排污单位上一持证周期每年的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能源消耗情况、产品产量、原辅材料成分、燃料成分等信息。(分年度列表)
 
 
 
 
 
表2-7  产品产量、原辅料及能源消耗量一览表

序号

物料名称

项目

单位

产量/消耗量

1

产品产量

产品1


 

























4

原辅料消耗

原料1

总耗

t

 

单耗

kg/t

 

5

原料2

总耗

t

 

单耗

kg/t

 

6


总耗

t

 

单耗

kg/t

 

7

能源消耗

总耗


 

单耗


 

8

总耗

t

 

单耗

t/t

 

9

天然气

总耗

m3

 

单耗

m3/t

 

10

燃料油

总耗

t

 

单耗

t/t

 

11


 

 

 

 

 

 

 

表2-8 原辅材料成分一览表     单位:%

指标

成分1

成分2

成分3

成分4

成分5

&helli








原料1

 

 

 

 

 

 

原料2

 

 

 

 

 

 

原料3

 

 

 

 

 

 



 

 

 

 

 

表2-9 燃料成分一览表     单位:%

指标

成分1

成分2

成分3

成分4

成分5

……








燃料1

 

 

 

 

 

 

燃料2

 

 

 

 

 

 

燃料3

 

 

 

 

 

 


 

 

 

 

 

 

 

2.8.2工艺分析
分析排污单位主要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工艺水平,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的角度分析工艺改进的潜力。
列出排污单位的工艺流程和产污节点,用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图表示排污单位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并附加排污节点汇总表。必要时可加文字描述。
2.8.3水平衡分析
调查排污单位上一持证周期每年用水、排水情况,附水平衡图,水平衡图应包括新水用量、回用水量、串级用水量、循环水量、损失水量、排水量等,并计算循环水利用率。
2.8.4其它排污单位还要调查以下基本信息:
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水量、实际处理水量、主要处理工艺、出水水质、污水处理级别、汇水区面积、排水去向、受纳水体名称、受纳水体功能区划、再生水利用量等;
医疗机构:医院等级、病房数、床位数、年门诊量、排水去向等基本信息;
餐饮业:等级、餐位数、经营面积、基准灶头数、对应灶头总发热功率、对应排气罩灶面总投影面积、排水去向等;
畜禽养殖业:养殖种类、养殖规模、实际存栏量、出栏量、清粪方式、粪污处理系统建设、有机肥厂的建设、消纳土地的情况、外排废水的排水去向等基本信息。
2.9污染源及治理措施分析
2.9.1污染源及治理设施运行情况
调查废水、废气污染源及配套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对每一个污染源的每一套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并列表说明。
表2-10 治理设施运行情况

类别

污染源

污染物

治理设施名称及工艺

治理设施运行情况

去除
效率

达标
分析








废水


 

 

 

 

 


 

 

 

 

 

废气


 

 

 

 

 


 

 

 

 

 

 

2.9.2 治污水平及潜力分析
分析排污单位污染源治理设施的现状水平,与国内同行业同类污染源先进治理措施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该行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要求,分析污染治理设施治理能力提升的潜力和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空间。
3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
通过几种方法核算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结合既有的环境统计数据,了解排污单位上一持证周期内每年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和其它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3.1重点污染物排放量核算
期间,国家、本省规定的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
核算污染物排放量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即产排污系数法、物料衡算法、在线监测数据。根据现状调查的年原料消耗量、产品产量、能源消耗量、用水排水量、生产工艺水平、治理设施治理水平以及运行情况,分别采用以上方法核算排污单位上一持证周期每年重点污染物排放量。有多个排放口的要分别核算,然后合计整个排污单位的排放量。
3.1.1废水重点污染物排放量核算
3.1.1.1采用在线监测数据计算
废水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判别和污染物的计算要根据《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实行)》(HJ/T356-2007)执行。在同时监测废水排放流量的情况下,废水污染物排放量的有效日均值是以流量为权的废水污染物的有效监测数据的加权平均值。在未监测污水排放流量的情况下,有效日均值是废水污染物的有效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3.1.1.2采用产排污系数计算
采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手册》、《“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中制定的相关行业排污系数直接计算废水污染物排放量。
 
表3-1   废水重点污染物排放量     单位:吨/年

污染物
年度

在线监测数据

产排污系数

环境统计数据

COD

NH3-N

COD

NH3-N

COD

NH3-N


 

 

 

 

 

 


 

 

 

 

 

 


 

 

 

 

 

 


 

 

 

 

 

 


 

 

 

 

 

 

注:年度为自然年
3.1.2废气重点污染物排放量核算
3.1.2.1采用在线监测数据计算
在线监测设施安装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设施稳定正常运行,比对监测符合质量控制管理要求,并经环保部门有效性审核的数据。
3.1.2.2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出的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
用物料衡算法结合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确定废气SO2排放量。
3.1.2.3采用产排污系数计算
采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中制定的相关行业排污系数直接计算废气污染物排放量。
表3-2 废气重点污染物排放量    单位:吨/年

    污染物
年度

在线监测数据

物料衡算法

产排污系数

环境统计数据

SO2

NOX

SO2

NOX

SO2

NOX

SO2

NOX




















 

 

 

 

 

 

 

 


 

 

 

 

 

 

 

 


 

 

 

 

 

 

 

 


 

 

 

 

 

 

 

 


 

 

 

 

 

 

 

 

注:年度为自然年
 
3.2其它污染物排放情况
分析排污单位其它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有特征污染物排放的可以定量描述,其它污染物排放情况可定性描述。
4 影响排污总量变化的因素分析
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下一发证周期内影响排污单位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情况。
4.1原辅料的变化
部分行业排污单位原辅材料的成分直接影响重点污染物的排放量。定量分析因原辅材料变化导致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4.2能源消耗的变化
消耗的能源种类和能源成分的变化会影响重点污染物的排放量。定量分析因能源种类和能源成分的变化导致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4.3 产能的变化
定量分析产能的变化引起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4.4工艺的变化
生产工艺、设备的优化从源头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定量分析生产工艺、设备的优化导致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4.5污染治理措施优化
排污单位自行和国家、地方对排污单位要求改进污染治理措施,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引起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定量分析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导致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
4.6排放标准的变化
国家、地方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更新,或者排污单位按照国家、本省要求执行严于国家、地方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直接影响排污单位重点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变化,定量分析排污单位执行新排放标准时的排放量。
4.7总量控制要求
根据省、市、县(区)对本辖区总量控制要求的变化情况和排污单位总量控制要求,定量分析排污单位申请排污总量的变化。
4.8 其它影响排污量因素变化
定量或定性分析排污单位的排污量受其它因素影响的变化。
5污染物申请排放量和执行标准
根据排污单位上一持证周期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各种因素导致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综合考虑参考排放量、排污单位的环评审批总量控制指标、初始排污权核定值,确定下一发证周期排污单位最终申请的重点污染物年排放量。申请量不得超过排污单位的初始排污权核定值、环评审批总量控制指标,不得超过采用排放标准、行业绩效值计算的排放量。
明确排污单位下一持证周期执行的标准及污染物标准限值。
5.1参考排放量核算
为了保证排污单位申请排放量的合理性,并为环保部门许可排放量提供参考,可采用行业绩效值及排放标准值计算排污单位上一持证周期每年的排放量作为参考排放量。
5.1.1采用行业绩效值计算
已制定重点污染物排放绩效值的行业按照绩效值直接计算污染物参考排放量。
5.1.2采用排放标准计算
采用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浓度和废水、废气年排放量计算污染物参考排放量。
表5-1 重点污染物参考排放量     单位:吨/年

污染物
年度

行业绩效值计算排放量

排放标准计算排放量

COD

NH3-N

SO2

NOX

COD

NH3-N

SO2

NOX



















......

 

 

 

 

 

 

 

 

......

 

 

 

 

 

 

 

 

......

 

 

 

 

 

 

 

 

......

 

 

 

 

 

 

 

 

......

 

 

 

 

 

 

 

 

注:年度为自然年
5.2排污单位重点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核定值和环评审批总量
列明核定和分配的初始排污权,以及经过交易后变更的排污权;列明已通过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批复文件中按照排放标准或行业绩效值确定的建设项目总量控制指标。
 
表5-2初始排放权核定值和环评审批总量   单位:吨/年

 

重点污染物排放量

COD

NH3-N

SO2

NOX

排污权核定值

 

 

 

 

环评审批总量

 

 

 

 

5.3重点污染物申请排放量
根据排污单位上一持证周期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各种因素可能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综合考虑参考排放量,以及排污单位的环评审批总量控制指标、初始排污权核定值,确定下一发证周期排污单位最终申请的重点污染物年排放量。如果排污许可期限在一年以上,根据第四章预测的影响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申请的年排放量每年可能不一致,因此要列出排污单位每年申请的排放量。涉及多个排放口的,要分别列出每个排放口申请的重点污染物年排放量。
申请量不得超过排污单位的初始排污权核定值、环评审批总量控制指标,不得超过采用排放标准、行业绩效值计算的排放量。
表5-3  废水排放口重点污染物申请排放量   单位:吨/年

污染物
年度


 











































注:年度为从发证日期开始的周期年。
 
 
 
 
 
 
 
表5-4  废气排放口重点污染物申请排放量   单位:吨/年

污染物













......

 

 

 

 

 

......

 

 

 

 

 

......

 

 

 

 

 

......

 

 

 

 

 

......

 

 

 

 

 

注:年度为从发证日期开始的一整年。
 
表5-5  排污单位重点污染物申请排放量   单位:吨/年

污染物
年度

COD

NH3-N

SO2

NOX






......

 

 

 

 

......

 

 

 

 

......

 

 

 

 

......

 

 

 

 

......

 

 

 

 

注:年度为从发证日期开始的一整年。
5.4排污单位执行标准
明确排污单位下一发证周期废水、废气污染源排放的各类污染物执行的标准名称和标准号清单,并列表进行详细说明。下一发证周期中有新标准更替的,要分别列表说明。
 
 
 
 
 
 
 
 
表5-6下一发证周期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览表

年度

类别

污染源

污染物

排放限值

单位

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废水

外排废水


 

 

 


 

 

 


 

 

 

废气

锅炉


 

 

 


 

 

 


 

 

 

窑炉
 


 

 

 


 

 

 


 

 

 



 

 

 

注:①污染源污染物包括执行标准中所有因子②年度为时间段,是从发证日期开始到排污许可证有效期结束,如果下一持证期内有新标准的执行,则要多表分别列明。
6污染物排放量确认方法
国家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无论哪个制度的有效执行,均需要一个排污单位和环境管理部门共同认定、符合环保要求的污染物排放量确认方法,随时方便的确认污染物排放量。排污单位随时自查自控污染物排放量,环保管理部门随时有效监管,许可的排放量才能起到总量控制的作用。否则排污许可管理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排污单位要根据排污情况和申请的排放量,研究得出一个适合自身的污染物排放量确认方法,同时要建立原辅材料消耗、产品产量、能源消耗、手工监测数据、治理设施运行(包括脱硫、脱硝药剂的使用量、污水处理药剂的使用量等)台账,便于排污单位自查自控,预防超许可排污情况的发生,也便于环境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
6.1废水污染物排放量确认方法
6.1.1采用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
对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测装置的排污单位,废水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判别和污染物的计算要根据《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实行)》(HJ/T356-2007)执行。此方法应具备以下条件:核实其自动监测装置是否经过验收,数据是否按时进行比对,确认自动监测数据是否合法有效。
排污单位必须加强在线监测监控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建立健全定期比对监测、定期校准维护、设施故障预防等制度,确保在线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加强化验室的管理,在线设备发生故障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手工监测频次,确保全年数据准确、完整。
6.1.2采用排污系数法
未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测装置的行业,根据实际产品产量,结合污染源普查的产排污系数、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的排放系数及规定的相关行业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相应治理技术的削减效率等确认排放量。
排污单位根据实际排污情况,积极统计各年排污数据,不断校核产排污系数,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排污系数。
6.1.3采用实测法
未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并不能采用排污系数法核查的,排污单位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测(检测)机构进行监测,核算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监测要求可参照《“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等相关文件。
6.2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确认方法
6.2.1采用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
对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测装置的行业,采用自动监测装置的流量数据和污染物排放浓度数据核定排放量。此方法应具备以下条件:核实其自动监测装置是否经过验收,数据是否按时进行比对,确认自动监测数据是否合法有效性。
排污单位必须加强在线监测监控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建立健全定期比对监测、定期校准维护、设施故障预防等制度,确保在线监测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加强化验室的管理,在线设备发生故障时,按照有关规定,加强手工监测频次,确保全年数据准确、完整。
6.2.2物料衡算法
此方法主要应用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确认。要求排污单位统计原辅材料消耗量、能源消耗量以及对应的能源成分分析等材料。
6.2.3采用排污系数法
对没有排污绩效和未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测装置的行业,根据实际的能源消耗量和成分报告、产品产量,结合污染源普查的产排污系数、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的排放系数及规定的相关除尘、脱硫、脱硝治理技术的削减效率等确认排放量。
排污单位应该根据实际排污情况,统计记录各年排污量,不断校核产排污系数,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排污系数。
6.2.4采用实测法
未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并不能采用排污系数法核查的,排污单位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测(检测)机构进行监测,核算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监测要求可参照《“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等相关文件。

©Shaanxi Gengho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16001917号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332号


地址:中国·西安市含光门内报恩寺街中段环保大楼328室 电话/传真:029-88403916

客户咨询热线

400-080-1480

在线客服